《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

时间:2024-02-08 11:51:08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欢迎大家浏览。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 篇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应是由采风制度下周王朝的史官、乐官们所编定。孔子曾整理过《诗经》。《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就其内容而言,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分为 15国风,为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土风歌谣。“雅”是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歌诗。“颂”是在祭祀和典礼仪式上使用的乐歌、颂歌;另外,“颂”中还保留了若干商、周等古老部族的史诗,这些史诗述说了这些部落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英雄的事迹。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说,《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当时,各国社交、外交所用的乐曲都出自《诗经》,《诗经》也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范本。由于《诗经》长期、广泛的传播,具有极高的公信度,所以,不仅在民间,即便是在上流社会也有着极高的引用频率,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重大的外交场合或是典礼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谓的“断章取义”是一种流行的作法。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中,对《诗经》的熟悉程度,对《诗经》引用的恰当程度,都是一个人整体文化修养水平的标志,当然也就关系到他享有的社会尊重程度。

孔子曾经谆谆教诲他的弟子,要熟读《诗经》,深深体会《诗经》,因为在主流文化中,一个人“不学《诗》”,就“无以言”。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更加恰如其分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习《诗经》,还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修炼出“温柔敦厚”的日常品性。随着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受尊崇程度的不断提高,极受儒家学派推重的《诗经》逐渐完成了由文学作品到儒家经典的转变,并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教材。围绕《诗经》的学习与研究,还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诗教”传统。《毛诗序》对于诗教的核心归纳比较全面:“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关《诗经》内容的学习与训练,也因此成为知识阶层必备的文化素养。对于政治家而言:更是要通过学习《诗经》的内容,深刻体会《诗经》所倡导的基本价值:不仅要通达人情,洞悉人的深心、真心,而且特别要强化自己关注弱势人群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状况的意识,以更有效地解除民间疾苦,消除社会弊病,获得民众拥戴,保持政权稳固。

《诗经》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值得探究的。其原因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首先《诗经》作品的收录与排序没有特权。我们目前还弄不清《诗经》中的作品是以什么标准来进行收录和排序的,但肯定不是以国家的大小、强弱、贫富来做收录、排序标准的;因此它最终才成为我们多民族大家庭当中、为人心悦诚服的`、共有的经典。其次,《诗经》的作者们以及《诗经》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体代表性,而不只是仅限于某类特权人物,比如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官僚富豪等等;《诗经》涉及的多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模式中可能出现的情感遭遇,所采取的价值标准也更多是民俗的;不仅很少地域歧视,也很少阶层歧视。应当说,《诗经》主要关注高频出现、人人可以体验、人人需要学习、人人可能面对的情感遭遇;与其他典籍相比,《诗经》不是光讲大道理,而更多的是从生活细节出发,从人的细微情绪出发,对人进行引导、诱导,所以能够成功地介入、干预大众的情感生活。

《诗经》倡导的情感生活态度总体是积极乐观的。无可否认,情感问题是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巨大生命之忧,孤独、惊惶、恐惧、烦躁等等这些负面情感多多少少都会经常给人带来精神困扰;严重的情感困扰往往还会造成持续性的心理障碍、创伤。《诗经》崇尚个人自主把握命运,特别鼓励人们在情感遭受打击的时候,要勇于自救、自助,并且还倡导人们尽可能地互助。《诗经》善于帮助人们发现生活的动力、行事的信心、为人的责任;善于帮助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精神和人格。

《关雎》是三百篇之首,也是《诗经》中最著名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些优美的诗句,饱含着深长的意蕴,自古以来,广为传唱。《关雎》当然是一首爱情诗,说的是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却无缘亲近她,因此而日夜苦恼不已;上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获得了觉悟,通过美好的音乐而得以走进姑娘心中。这首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传诵,是因为它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爱情的真谛:爱,就意味着要千方百计地给予对方细致入微的体谅与关爱,就是想方设法要使对方感受到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古往今来,无数爱侣就是从这首诗中,获取了永相爱悦的秘诀。慷慨付出、一往情深,正是中国文化崇尚的情感基调!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台湾著名作家琼瑶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在华人社会有着很高的流行度,这首歌的歌词系由《诗经侘秦风?蒹葭》改作。《蒹葭》原诗中的诗句是这样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当然也是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一段尚且未能如愿的爱情;不过,这也未尝不可看成是一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表达的是人对理想、对人间亲密关系不懈的追求。这首诗的不同凡响之处,恰恰在于诗中深入揭示了追求、奋斗与挫折、磨难并生的过程中,人经常会遇到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感受:求之不得的怅惘,南辕北辙的徒劳,不得要领的郁闷,犹豫不决的困惑,匪夷所思的诧异,恍然发现身处悖谬时的自嘲等等。但是面对挫折,《蒹葭》倡导的当然不是绝望、放弃,而是自我宽解,自我反省与自我坚持。在困难面前,在失意当中,更要对大局看得开、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开、做眼前事则是要放得开,这也是《诗经》中许多诗作共同贯穿着的一种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 篇2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诗经》中出现的爱情意象,一方面营造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和温情脉脉的爱情氛围;另一方面,这些爱情意象也展示了可贵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盛大宝典。作为一个诗歌的舞台,《诗经》承载了极其壮阔的文化景观,展示了几千年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爱情意象,这些爱情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诗经》爱情诗的文学地位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相通,它诉说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经》305篇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约有七十余首,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如此,《诗经》中的爱情诗还很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诗经》开辟了爱情诗的先河。《诗经》的第一篇是《周南·关雎》,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已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名篇佳句。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颂歌,整首诗歌意蕴风趣,言辞优美,情感热烈。继《诗经》之后,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爱情诗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的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

其次,《诗经》的爱情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例如:《邶风·静女》,第一章写一男子去到城楼和一个性情娴静容貌美丽的姑娘相会;第二章写他们见面后的亲切融洽;第三章写姑娘向男方赠送礼物,男方却如获珍宝。这些情节都非常充满故事性。《郑风·溱洧》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修禊的盛况与欢乐。诗中的姑娘禁不住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河边吹风赏景,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嬉戏,最后以芍药表达心意。整个故事完整而生动。这些爱情故事生动有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诗经》在描写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活动时十分传神。如《陈风·月出》,把男女双方月下相思,既尴尬又欢喜的心理写得很逼真传神;在《郑风·子衿》中: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小伙子是如此的被姑娘牵挂着,一日的暂时离别就像是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二、《诗经》的爱情意象演绎了别拘一格的情感

在《诗经》中所描写爱情诗,大都采用朴素平凡的自然物来作为爱情的意象。一花一草,一个景象,一个信物,虽然简单渺小,却是男女之间的情窦初开的真情传达。这些朴素爱情意象的应用,不但使诗歌表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了《诗经》别具一格的诗情画意。

1. 鸳鸯戏水、温情脉脉

鸳鸯戏水是爱情的象征。古文化中以鸳鸯作为爱情意象的作品有很多,但最早的应首推《诗经》。《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就出现了鸳鸯的意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采用鸳鸯的意象,显得温情脉脉。《诗经》中用鸳鸯作为爱情意象还有《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里是用鸳鸯作为爱情的祝愿。鸳鸯意象的产生,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故事增添了活力。

2.杨柳依依、情丝悠长

杨柳传情在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杨柳的意象也最早在《诗经》中出现。《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意思是:过去我离开的时候,杨柳随轻风飘拂,像是依依不舍,而今日我又来到这里,这里雪花飘零,淫雨霏霏。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这里通过昔盛今衰对比,强调突出眼前的悲凉。这杨柳的意象,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思念爱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 水波漫漫、情意无限

《诗经》爱情诗中有很多水的意象。男女约会、情人提婚选择的地点总是在河边,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水就是爱情的见证,如淇水、溱水、洧水和扬之水等。《蒹葭》描写的一个痴情人在恋爱中的心理和感受,利用漫漫之水这一意象,使寻找心上人的路途变得艰难又漫长。《郑风·溱洧》写男女恋情,也是先以水起兴。《诗经》中这些水意象的大量运用,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怨融为一体,折射出了当时男女青年的内心情感。

4.芍药芬芳、春心荡漾

《诗经》中的芍药也是爱情意象的代表。《郑风·溱洧》这首诗写的是士女们三月上巳,在水边修禊时的戏谑场景。“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心灵里疯。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